跳到主要內容

    本校最新消息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點閱

    校外最新消息

    榮譽榜

    媒體報導 / 媒體報導2016 / 聯合報---看「偶」說客語 關西新二代瘋偶戲(2016/03/13)

     

    東安國小推動客語偶戲十年有成,15位學童都是偶戲表演者,有不少來自新住民家庭。 記者林麒瑋/攝影

    新竹縣關西東安國小10年前成立客語偶戲社,推廣客家偶戲,關西鎮土文化協會也在關西高中成立「鹹菜甕客家偶戲團」,結合國小、國中學生和社區居民加入,成員從10歲到80歲,都是客語偶戲表演者。

    鎮民萬金蓮說,社區成立偶戲團讓居民一同學習,彼此感情更融洽,她相信,一個「全社區」的客家偶戲團,能讓客家文化永續傳承下去。

    一般偶戲(布袋戲、掌中戲)大都以閩南語為主,客語偶戲並不多見,關西鎮推廣的客語偶戲也很特殊,有別於傳統偶戲以歷史、才子佳人取材,關西客家偶戲整齣劇本都以現代為背景,並將關西地方人物、風土人情和新住民的故事融入劇情,訴說地方特色。

    鹹菜甕客家偶戲團由東安國小總務主任楊昱光擔任編導,利用課餘時間和假日,教導孩子學客家話,動手操作戲偶,透過參與偶戲表演,孩子學習更帶勁,也更了解地方人事物。

    「連3年都獲全國獎」楊昱光說,偶戲團由前校長江菊美催生,當時為承辦全縣創意偶劇比賽,學校組成客語創意偶戲團,與巫俊明老師共同教導學生,並加入客家藝陣的表演,每年帶領學生參加全國比賽,都獲得佳績。

    關西鎮土文化協會理事長謝彬祥表示,客語偶戲表演團體,國內不多,客家地區學校已陸續成立,但社區型的團體可說少之又少,關西鎮有豐富的客家人文,思考讓客語偶戲能永續傳承,今年2月成立社區型的偶戲團,邀社區居民也加入。

    東安國小客家偶戲團成軍10年,有15名學生團員,不少來自新住民二代,他們不僅學會客家話,也了解戲碼傳遞的意涵。學童戴卉君的媽媽是大陸廣東籍,學童李旻的媽媽來自越南,她們說,參與客語偶戲團後,媽媽也跟著了解客家文化,對社區和鄰里也有更深入的了解。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