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 / 110-01-12行政會議

110-01-12 行政會報資料

 

1.感謝與展望:

本學期已近尾聲,感謝大家的努力讓各項績效良好,校務順利運作;辦理各項專案有功人員若尚未簽獎,煩請撥空完成

下學期初雖沒召開校務會議,各處室(科組)的工作計畫仍請依據期初規畫(含經費)、期中掌控、期末績效檢核與省思之模式進行規畫,讓工作一期一期順利傳承下去。

 

2.學測

元月22-23日學測除考生服務之排外,22日當天上午8:30將邀請沈會長到竹北高中考生休息區為本校考生加油打氣,煩請學務處聯絡沈會長。

3.他山之石:分享:台大國際排名「V型反轉」,管中閔解密逆轉勝心法

台大2020年拿下首度創下國際排名「雙百大」,為何台大國際排名在這兩年內可以V型反轉?

 

管中閔:對於台大,我不只定義它是怎麼樣的領導者(leader),更要去定義未來(future)

一、成效的累積:

這樣的成果絕對不可能是一年半載就冒出來的,一定是長期累積的結果

大學排名建立在許多統計資料上,學校想辦法找到最正確的資料,才能如實反映出學校本應該有的成績。既然比賽有規則,那我們就弄清楚、好好做,不要在這種技術面上吃虧。
當資料確實蒐集後,就可以進一步觀察,這些國際評比看重的面向上,台大有哪些還可以加強,讓學校努力的方向,與世界趨勢同軌。

◆改變國際化相關指標的統計數值

例如,近年來國際高教都強調大學「國際化」,觀察台大跟姊妹校的連結交換學生數量訪問學者的強化,支持更多國外優秀學生傑出學者跨國研究來台大,也就是改變國際化相關指標統計數值
國際競爭激烈,校與校在各指標上的差距其實很小,當每項指標都改善一點,或許單項看起來進步沒有特別大,但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整體的變化,所有小進步累積起來,就成為一大步。

二、投資潛力股,讓效益最大化

問:台大經費多年來都輸給亞洲區競爭對手,面對資源不足,台大如何維持國際競爭力?
答:過去幾年,台大經費的確比中國、香港、新加坡少很多,但錢少有錢少的用法,如何把有限的經費用得更有效率,就是校長的責任。

◆增聘教師、實施彈性薪資

    比方說,我上任之後,對於新聘教師以及彈性薪資,從人數到金額都增加很多。我透過東挪西湊,在投注老師的聘任和研究上,挪出了一大筆錢來支持。

在教授能量最強的時候,給予最即時而完整的幫助
    我會主動請院系告訴我:「哪些人你們覺得很有前途?」然後去找這些年輕老師,問他們:「你還缺些什麼?」
有些領域的研究就是需要重裝備支援,很多研究設備動輒800萬、1000萬,如果一位研究者需要800萬的重裝備才能做出突破,學校卻只給他200萬,請他慢慢去找那剩下的600萬,可能三、五年後他終於籌到錢,研究的顛峰期也過去了。那我為什麼不在他能量最強的時候,就給他最即時而完整的幫助
這其實就像一場賭注,我不敢保證我每一筆投資都一定會開花結果,但我如果不賭,就絕對不會新的未來。

三、補助聚焦,不會雨露均霑

學術研究就像是一層一層的關卡,第一層可能是國家研究計畫,第二層是領域中的重要獎項,第三層可能就像諾貝爾獎,很多台大老師都到達了第一層,但怎麼透過資源的投資,讓老師有機會進入第二層、甚至第三層,這就是我正在思考的。
對於資源,我從來不是想著這個人分200萬、那個人分200萬,但每個人需要的其實都不只200萬

找出最有機會往上跳的那個人

    我會說:請你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有400萬、600萬,我不要雨露均霑,而是找出最有機會往上跳的那個人,就算會賭錯,但我願意冒這個風險,讓一個老師有機會從第一層上到第二層、第三層,從200萬變成拿到800萬、1000萬。
當然,我也會問院系所,你們是不是也願意拿出一樣對等的資源,一起來幫助這個老師?

如果系所也願意,就算院系只出一小部分、我出一大部分也沒問題,但必須是所有人都支持同一個目標,才真正有價值。
很多人都說大學不應該一味追求國際排名。國際排名從來不是我的目標,但如果我們能把一些事情做好,國際排名也沒有理由會掉下來,這就是我為什麼認為台大真正排名,應該是可以到全球前50名。


三、發展多元價值,創造影響力

如果有一天,我們走到海外,告訴別人台大是台灣最好的大學,但能說的,卻只有台大在哪個領域有多少篇高等級論文,我想社會多數人很難理解,台大到底為什麼值得被說是最好。
我當然希望台大能有很多高等級論文出現,但這不是我們唯一追求的數字,除了好的學術成就,我更希望台大是一個更有文藝氣氛、人文素養、關心社會的學校,台大有3萬2000人,不應該只有一種價值方向,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面向,創造台大影響力。
之前台大舉辦一場「未來大學高峰會」,會後我接到很多詢問,要怎麼在現有教育部的各種規範下,做到期待的未來願景?但如果我只是宣布台大要怎麼對抗現有法規限制,哪裡需要舉辦這樣集結校方、教授、學生的論壇?只要盤點教育部現有規定,就知道哪些可做、哪些不能做

我希望給所有台大師生思考的,是從回顧大學教育的歷史脈絡,去思考社會變動過程下,社會需要的人才新樣貌
對於台大,我不只定義它是怎麼樣的領導者(leader),更要去定義未來(future)

台大要領導改變,而不是等變化發生,才跟著改變

如果台大在社會變動過程中,毫無動靜,坐等別人改變完後再去抄別人,短期或許省力、有效率,但到了下一階段,台大就會被視為是一個次級的學校,而非引領者。
這就是我為何對於學術,願意投注資源去賭年輕學者和未知研究的可能;

對於社會,我要關注大學社會責任,去理解這個社會的變化與需求,從變動和未知中,才會看見創新的可能;

創新,就是過去沒有,你能先做出來。

我願意給這個空間、資源,種下「未來台大」的種子,在現有的制度和資源下,有機會長不一樣的花。

 

4.分享:素養導向課程相關資源連結

技高課程校長主任工作坊109分享

 

技術型高中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OHFAFYJY_sYjCtD04d1K5ddrkPmj94pO/view?usp=sharing

 

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http://fuxiao.ps.nutn.edu.tw/wp-content/uploads/a7cfe18fa58495b4ed9e0c5d5568428c.pdf

議題融入說明手冊,https://cirn.moe.edu.tw/Upload/file/29143/83847.pdf

學習策略融入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67/130669431.pdf

啟動高中課程變革:十二年國教課綱的轉化實踐,https://ppt.cc/f5CIvx

導向教學的界定、轉化與實踐,https://ppt.cc/fkjPZx

核心素養發展手冊,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14/pta_8251_9890220_0440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