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主管會議 / 109-11-24主管會議

1.轉傳國教署張永傑組長指示事項:

各位校長早安!

下則學校師長投書,供各位參考,也請轉供學校教師、家長參考。
每生1年傳中央資料庫的課程學習成果,至多只有6件(如果平均分配上、下學期,每學期只有3件)。
真的不需要,也不應該,每個學期所有授課科目,都指派學生繳交質量相對厚重的書面報告。
如有指派學生繳交質量相對厚重的書面報告,也宜適度減少紙筆測驗形式的定期評量次數。
如果原本的定期評量一次都沒少,卻又增加許多質量相對厚重的書面報告,勢必造成學生過重的負擔。
建議各校可利用相關會議,深入討論學校配合學習歷程檔案制度,指派作業之衡平性及適切性。
感謝各位校長!

【新聞通報】 自由廣場》引導學生自主建立學習歷程檔案 (Libertytimes)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14236
◎ 李寶利 因應111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參採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目前各校的學生幾乎都被迫需上傳課程學習成果,而且上傳件數都倍於規定件數。這對於學生而言,負擔變得更沈重了。

 

2.分享:【溝通領導】Ladder of Inference(推論階梯)

高中優質化諮輔委員研習工作坊分享

資料來源:https://km.pmtone.com/ladder-of-inference/ ,PMTone 產品通網站,2020-04-30 

Ladder of Inference(推論階梯)這個概念是由哈佛大學著名的管理及系統學者 Chris Argyris 所提出的心智模式,主要是用階梯(Ladder)的譬喻來分析人們思緒從觀察、判斷、行動之間所經歷的七個階段。
1.原始資料(Raw Data):觀察原始資料及經驗。
2.過濾資訊(Filter Info):大腦依據習慣或喜好,從觀察得來的資料中挑選出我們認為重要的資料及經驗。
3.賦予意義(Assign Meaning):開始詮釋這些資訊,為所挑選出的資料賦予意義。
4.假設(Assumptions):根據先前所做的詮釋發展出假設,也開始模糊掉事實與故事間的界限。
5.結論(Conclusions):根據假設定下結論,也決定了我們對該事件的情緒反應。
6.調整信念(Adjust Beliefs):建立起對世界的種種看法與信念。
7.作出行動(Take Actions):根據所建立的信念採取行動。


「Ladder of Inference」的圖片搜尋結果
 
Source: https://pivotalthinking.wordpress.com/tag/ladder-of-inference/
 
 
    依據這個心智模式,人們會在每一次的思考的第六個階段建立起信念,影響著下次我們在第二階段挑選資料的偏好,逐漸建立起每個人獨有的價值觀及思考路徑。
    也就是說,藉由認識我們心智模式的運作,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大腦很可能是偏頗、不可靠的,需要不時地由梯子上往下檢視自身的反射性情緒和思考。
    對應教育工作來看,我們可以學習在作出行動前先停下來想想:我的思考是否夠完整、周延,而非倉促的跳到結論去(jump to conclusion)?
我們是否站在自己的梯頂上、將我們習以為常的個人假設當作事實、從而用自己的價值去評斷他人?
    當發生誤會、衝突、偏見時,我們能否重新檢視自己的假設和結論,並試著瞭解對方腦中的推論梯子與我們有何不同呢?
    另外,除了不斷的反思,共享觀察成果與資訊也能幫助我們拓展獨自思考所形成的僵化思維!
 
 
 
 
 
 
◇念了明星高中的人,會有怎樣的人生呢?

    當年,我所就讀的高中,正好就是一般人認為的明星高中。高中畢業30年後,我們決定把這一屆所有的同學找回來,我們用了網路Google,透過Line群組協尋,動員各家親朋好友人脈海搜。

30年歲月的人生故事

重聚的時刻,大家回到過去的青春飛揚,又驚又喜地談論著曾經的往事。於是,我們發起了一個共筆計畫,邀請同學們針對「人生教給我的事」,以及「工作教給我的事」這兩個主題一起寫文。
    生命從來不是容易的,即便是明星高中的畢業生也是如此。
    然而,有些人生裡的情境,經歷過30年的歲月,重新解讀,才發現原來「得」與「失」的界線如此寬廣,人生的真相遠遠超乎想像。
    總共有99個同學提供了她們的故事,並且集結成一本書。從同學的歷程中,我特別感到有體悟的幾件事是:

1. 就算大考有重大的失誤,你的人生也不會就因此毀了

    有一個成績很好的同學在大考當天嚴重腹痛,當然影響了考試成績。最後,她失常,沒有考上自己心目中最想讀的醫學系,含著眼淚去了被考試分數決定的科系就讀。
    沒想到,這個科系因為不像醫學系那麼忙碌,她有充分的時間探索自己的興趣、志向,因此擁有豐富的社團生活,交了很多朋友,談了戀愛,過了4年精彩獨特的大學生活。之後,她擇定了自己鍾愛的學術領域一路發展,如今她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副教授。

另外有一個高中玩了3年的同學,放榜後考上某私立大學的法律系夜間部。去報到的時候,她碰到該系老師問道: 妳是失常才考上這裡的吧?她樂觀回答: 沒有失常,我的實力就是這樣。
    後來,她發現自己是真心喜愛法律這一行,所以,既沒有轉系也沒有轉校。晚上修課,白天就到各行各業去打工。在印刷廠、貿易公司、代書事務所、上市公司當工讀生那幾年,她一邊觀察一邊偷學,從中明瞭了關於印刷、押匯、土地代書、股務的所有細節,也看到人情世故。畢業後她考上律師執照,不畏人言,一路朝著夢想前進,後來成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如今是名譽董事長)。

2. 離開主流,你就有機會成為不一樣的人

    另有一位同學大學念的是教育資料系,偶然有機會擔任關懷青少年的義工,從此發現,自己對於關懷他人有著捨我其誰的使命感。她大學畢業之後,只做過幾天圖書館員,之後大部分時間在非營利團體工作。她曾經在一個守護紅毛猩猩的跨國生態保育組織中工作,如今也繼續為地球上的弱勢動物爭取最後的生存權利。
    還有一位同學,她高中時念的是第三類組,同班同學中許多人現在醫院當醫生。她也是醫生,不過,卻是守護台灣樹木的醫生,三不五時就要像小說《哪啊哪啊神去村》裡面的主角一樣,把自己吊高到離地好幾層樓高的大樹上面,穿過濃密的枝枒去看她的「病人」。看了她的文章之後,我才知道,原來,以台灣樹林之多,其實需要5,000名樹醫,但是,知道現在全台灣有幾個樹醫嗎?只有5個。
    很多人覺得「改變未來」是一件艱難的事,不過,這兩個同學的故事告訴我:如果,你有機會多拯救一隻紅毛猩猩,或者救活一棵瀕死的老樹,其實,就有機會改變未來我們眼中所見的風景。

3. 不論幾歲,愛與陪伴,是治癒所有人生創傷的良藥

有許多擔任老師的同學,分享了她們跟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在校園中互動的動人故事。

一位小學老師同學,有一年班上轉來了一個問題學生,課業落後,上課也不專注,又特別調皮,幾乎每節下課都被同學告狀,例如動手打了誰,屢勸不聽。後來發現這個孩子的家庭,是造成他偏差的主因。於是,老師改變策略,在他課後班留校時,把他帶回教室,留在自己身邊。
這位老師會請他幫忙做些瑣事,藉此機會誇讚他,或者讓他坐在老師身旁的位子靜靜地寫作業。完成作業後,老師再請他朗讀一本書,常常耐心地跟他講道理、聊天,不時會摸摸他的頭、抱抱他。

這孩子後來開始出現神奇的轉變。不僅願意努力一筆一畫寫字,詞語聽寫成績也從原來的十幾分到30、40分,慢慢進步,日後甚至考了100分,得到所有同學的歡呼鼓掌。他也慢慢願意勇敢表達自己,到最後竟然還得到同學票選「最想聽他說故事的人」第一名。
我相信,一個孩子的人生中,一旦有了這樣翻轉的經驗,這將成為他日後人生珍貴的資產。

另有一位同學,在高職擔任導師時,在班上碰到一位黑道大哥的兒子。她不帶歧視的與他互動,以誠相待,漸漸贏得了這位「小大哥」的敬愛之心。
有一次學校軍歌比賽,「小大哥」主動帶領班上同學利用午休時間和星期六回校練習軍歌,還要求老師不能在場。直到比賽那天,他們展現出令人驚喜的花式隊形和響亮口號,甚至在口號中呼喊出老師的名字,讓老師看得目瞪口呆,又驚又喜!

 
    一位在少年觀護所擔任輔導員的同學,多年來陪伴許多折翼少年度過艱辛的成長之路。她特別觀察到,國三到高二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許多迷途少年,進出監所成為常態。但是,在他們桀驁不馴的外表下,她常看到一顆顆柔軟脆弱的心,需要加倍的支持與關懷,以同理軟化他們的防衛,再慢慢引導他們走向正途。

4. 人生中的種種意外,堅忍處之,最終將成為生命中的祝福

    有的同學被意外的疾病擾亂了人生計畫,卻因此得以探索生命中的藝術潛質。也有人因為孩子的因素,改變了人生的軌道。

有一位同學,家有極重度自閉症患者的兒子,人生因此大起波瀾。她誠實地說,這孩子帶來的是負擔,也是甜蜜;是磨難,也是祝福;是危機,也是轉機。
    這位同學說,孩子的病,教會她圓融寬厚;教會她明瞭自己衣食無缺行有餘力應該照顧弱小;教會她人的一生,除了有興趣的事,還要做有意義的事!先照顧好自己,行有餘力,就關心別人,這就是簡單卻有意義的事。短短幾行字,卻讓我看到:生命的成熟之路,真是由汗水與淚水交織而成的。

生命的重點不在成就,而在幸福

    歲月是人生的魔法師,高中畢業後的這30年,在同學們的故事中,我看到:有夢的,實現了;尋找的,尋見了;空虛的,圓滿了;心痛的,療癒了;柔弱的,剛強了。

生命的重點不在成功,而在成熟;不在獲得,而在分享;不在成就,而在幸福。在高中畢業的第30年,時間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真相,竟然如此耐人尋味。
 

國立關西高級中學111學年度就任校長

邱宇㨗校長

學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經歷:國立苗栗農工教務主任、秘書、註冊組長、實驗研究組長、高中職社區化苗栗區召集學校執行秘書、電機科專任老師、教師會理事、合作社理事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