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政會議 / 109-05-11行政會議

109-05-12 行政會議報告資料

1.本校申請111學年度設立體育班說帖

(1)  設置先決條件
申請新增班(及員額),若教育部不同意新增班(及員額),則取消申請。

(2)  依據:

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71

4

體育班發展之運動種類,以奧林匹克運動會、亞洲運動會、世界大學運動會及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之學生運動賽會競賽種類為原則;其發展運動種類及設班基準如下:

一、國民小學、國民中學:………

二、高級中等學校:每校每年級設立一班,其發展之運動種類以四類為限………… () ……

前項體育班發展之運動種類,應銜接鄰近前一教育階段體育班發展之運動種類。()……………
 

7

學校申請設立體育班、增班或調整運動種類者,應擬訂計畫,報各該主管機關核准

前項計畫,應包括下列事項:(略,已詳列於後面的計畫書草案中)

 

(3) 設置優缺點分析:

項次

優點

備註/須考量事項

1

增加學校人力:

每班可編列3名教師員額,共可增加9名教師,可兼職行政人員的數量也會增加。

說明:

依高級中等學校組織設置及員額編制標準第七條:五、體育班: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規定辦理。

復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第 10   學校設體育班者,每校至少置專任運動教練一人……..體育班師資員額編制,……….在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每班應置專任師資至少三人。

 

 

 

1.      體育教師負荷增加,共增加約74 節體育類課程。
(請參閱課程節數概估表)

2.     教職員工(含約聘僱)身障聘用比例100人以下2位,100-150人以上3位,本校目前有3位,符合法令規定。

2

可增加1名專任教練

教練費用由上級撥付

 

3

1. 增設體育班後,學校總班級數為30班,若將來能達31班,兼職行政之組長課務可再少兩節:
   依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每週教學節數標準第五條,學校總班級數31-40班,教學、註冊、訓育、生活輔導、衛生組長基本節數為3,其餘組長為5

2. 若達33班,幹事可再多一人。

依高級中等學校組織設置及員額編制標準第八條,學校職員員額編制如下

一、………

二、幹事、助理員、管理員、書記,依下列基準設置:(一)幹事:六班以下者,置二人,超過六班部分,每六班增置一人,超過六班之班級數除以六之餘數三班以上者,增置一人。

4

有利培育地方體育人才,協助社區發展

方便社區體育專長學生就近入學。

 

 

 

 

缺點

備註/因應方案

1.

普通教室少三間可供彈性運用

 

2.

訓練及對外比賽經費增加

1.     比照友校體育班,申請基層訓練站經費

2.     爭取企業贊助

3.

學生素質不易管控,管教可能較費心

1.     請體育老師擔任導師

2.     邀請熱心的老師擔任導師

3.     與教練密切合作,共同管教

4

具體育專長之學生數較少,招生可能不易

 

 

(4)   設置運動種類:

(一)   由體育科教師討論後以最大共識之項目送校務會議決議後,由體育署於10911月到校審查,通過後1102月再送教育部國教署增調科班會議決定是否同意增班。

(二)   棒球項目之設置建議須俟棒球練習場地沒有問題後再行討論決定。

 

(5)  增加之課程節數概估(三年)
   *請對照計畫書中之學習科目、學分數規劃表

科目名稱

必修

選修

小計

備註/教師聘任需求

國文

16

4

20

教師聘任需求:1

英文

16

8

24

教師聘任需求:1

數學

16

 

16

教師聘任需求:1

歷史

4

 

 

 

地理

4

2

6

環境科學概論選修2

公民與社會

4

2

6

 

物理

2

(10)

(10) +2

自然類選修共10

化學

2

(10)

(10) +2

自然類選修共10

生物

2

(10)+2

(10)+4

自然類選修共10節,

細胞與遺傳2

音樂

2

 

2

 

美術

(2)

 

(2)

 

藝術生活

(2)

 

(2)

 

生命教育

2

 

2

 

生涯規劃

2

 

2

 

家政

 

2

2

 

生活科技

2

 

2

 

資訊科技

2

 

2

 

健康與護理

2

 

2

 

全民國防教育

2

 

2

 

體育

6

 

6

 

體育專業科目

50

 

50

教師聘任需求:3

體育特殊需求領域

18

 

18

教師聘任需求:1

彈性學習

6

 

6

 

團體活動

6

 

6

 

   *建議先通過申請計畫,若獲上級同意增班,再行討論師資員額配置在哪一科!

為免佔用篇幅,請點按本連結續查看後續內容

 

 

2.分享:哈佛研究:不出國、在教室也能練就孩子國際觀的5秘訣  

 
   該怎麼跟孩子談世界各地上演的故事呢?

哈佛教育學院的國際教育學院(Research Schools International)創辦人兼執行總監辛頓(Christina Hinton)在2020年一連串的世界大事中,發布了新的研究,跟老師、父母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國際觀,以及在無法自外的世界中得以悠遊生活與工作的全球力。

辛頓針對圓方國際組織(Round Square Schools)聯盟下、全球150所致力培養全球公民的學校進行研究與調查,找出了5個方法,最能夠幫助孩子擁有 OECD 定義的全球素養,包括知道國際議題尊重適應力對於移民的態度、是否開放包容多樣性對其他文化有興趣、熱衷關心全球等。

辛頓還發現,除了硬知識,如何解讀事件與同理、與人連結的軟實力,更是通往世界的門票。

1. 討論國際事件
    談到國際觀的第一步,是要認識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
不過,如何看待事件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激發他們的興趣,養成關心外在世界與思考的習慣。
其實,只要撥時間讀一下當天的國際新聞,也請同學留意新聞來源,討論彼此的想法,以及是否可信,就很有幫助了。
當然,也可以邀請外部專家,例如國際關係學者、外商或是外籍人士到學校演講,很多大學或是外交機構都會樂意協助。

2. 鼓勵學生擔任義工
    無論擔任什麼樣的義工,都可以幫助學生接觸與了解不同的人事物,甚至激發他們的興趣,也更能包容萬象。辛頓建議,當孩子要去當義工時,師長可以先教他們了解所要服務的社群,有哪些特點。
更重要的是,擔任義工的頻率不能太低,因為這樣才能讓孩子學習跟不同社群的成員建立關係,這就像模擬他們未來跟不同國家的人往來。

3. 參加跨文化活動或慶典
    即使不出國,也可以透過不同文化的慶典活動認識其他的國家與生活,接觸這些國家的人。例如,在臺灣,聖誕節時就有從歐洲來的聖誕城與各種攤位,平時也有來自各國的新住民、為移工所舉行的宗教慶典。甚至,百貨公司舉辦的其他國家美食節,也是拓展國際觀與體驗的好機會。

4. 學習不同文化的人對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
    能夠與外國人相處、合作的關鍵,就是要了解與接受不同文化下,人們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即使課堂上很難有時間進行太多討論,也可以運用臺灣愈來愈頻繁的國際交換生、或是學生的社團、周會與綜合時間的演講活動,讓孩子有機會認識不同的觀點。
另一方面,培育老師學習如何帶領孩子有不同的觀點討論,訓練他們對別人的尊重與同理心。

5. 學習解決衝突
   辛頓整理指出,懂得如何解決衝突,跟適應力能力、包容多元現象、跨文化溝通、以及對移民的態度息息相關。老師讓孩子多進行團體合作,就能讓孩子自然地接觸到衝突與練習解決。
另外,像模擬聯合國等社團活動、全班一起閱讀與討論世界名著、練習辯論、在外語課討論國際議題,也都是很好的機會。

 
 

 

3.分享:古蹟裡的數字之謎!管偉宏帶孩子出門體驗數學

瑞芳高工數學老師管偉宏帶著建築科、土木科的學生去古蹟裡上數學課,透過實際測量建物,讓學生了解數學公式如何應用於建築原理,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古蹟之美。一堂跨領域的數學課,在古蹟裡上演。

拿著捲尺,建築科的學生在迪化街著名古蹟「天山行」,測量建築中的柳條窗大小,管偉宏在一旁說明柳條窗的設計概念與作用。這不是美術課,也不是建築學,這是管偉宏的數學課。他利用學生測量完的數據,以數學公式佐證,帶學生學習幾何圖形公式,也帶學生認識古蹟之美。透過跨領域的結合,管偉宏開啟了一堂充滿藝術的數學課。

教歷史也教建築 一堂非典型的數學課

管偉宏讓土木科學生帶著測量儀器,去苗栗客家圓樓前測量圓樓的直徑,接著用圓的方程式去計算,證明客家圓樓是「圓」的。學生測量數據之後,想辦法用公式證明該門是圓形之外,管偉宏也繼續向學生提問,「平面上不共線三個點構成圓,那如果平面上四個點,那可以構成幾個不同的圓?」他利用不同的題目,刺激學生思考,讓數學更加生活化。

除了數學與建築學、測量學,管偉宏也趁著戶外教學的機會,為學生上藝術課、歷史課。熱愛中華文化的他,期望建築科、土木科學生未來在設計建物時,能夠融入中華文化中的傳統美學。走逛林安泰古厝,欣賞臺北101,他為學生講解建築中如何運用幾何圖形之外,也與學生分享建築背後的設計概念。「希望他們未來在設計建築時,能夠融合中華文化,不要只說好看。好看是很抽象的,要能夠把它說明清楚,建築代表的意象。」

「畫」出方程式 數學課成實作課

除了戶外教學,管偉宏也讓學生「實作」數學。辦公桌下堆滿了一箱又一箱的彩色積木,凌亂的桌面上擺著數學講義,和用樂高堆成的林安泰古厝模型,一旁的置物櫃裡則放滿不同顏色的等比例建築模型。管偉宏讓學生用積木以幾何圖形設計建築物,並分享設計理念,透過實作結合數學與藝術。

他也利用電腦 GeoGebra 軟體,教學生運用數學方程式,在電腦上繪出具巴洛克建築特色的圖騰,讓數學與美學結合,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創造力。

 

將數學結合多種領域,管偉宏在生活中告訴學生:「數學很有用。」
 
 

4.分享:校園美感教育環境

美學場域:一個可以體驗他人訴說故事的地方
希望透過參與、互動、創造、價值轉換所建構的經驗裡,不間斷在生活中發生「動態演進歷程」,不間斷的提升國民美感素養。
校園美感環境教育場:一座充滿師生共同談「美」的記憶發源地
旨在營造兼顧自然環境、在地文化、學校需求整體視覺美感之校園,進而透過「境教」方式,提升自我學習環境之認同感。
 
https://caepo.org/international/67
 
 
 
 
 
 
cc
 
 
cc
 
cc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