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5-12 行政會議報告資料
1.本校申請111學年度設立體育班說帖
(1) 設置先決條件:
申請新增班(及員額),若教育部不同意新增班(及員額),則取消申請。
(2) 依據:
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71
第 4 條
體育班發展之運動種類,以奧林匹克運動會、亞洲運動會、世界大學運動會及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之學生運動賽會競賽種類為原則;其發展運動種類及設班基準如下:
一、國民小學、國民中學:………
二、高級中等學校:每校每年級設立一班,其發展之運動種類以四類為限。………… (略) ……
前項體育班發展之運動種類,應銜接鄰近前一教育階段體育班發展之運動種類。(略)……………
第 7 條
學校申請設立體育班、增班或調整運動種類者,應擬訂計畫,報各該主管機關核准。
前項計畫,應包括下列事項:(略,已詳列於後面的計畫書草案中)…
(3) 設置優缺點分析:
項次 | 優點 | 備註/須考量事項 | ||
1 | 增加學校人力: 每班可編列3名教師員額,共可增加9名教師,可兼職行政人員的數量也會增加。 說明: 依高級中等學校組織設置及員額編制標準第七條:五、體育班: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規定辦理。 復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第 10 條 學校設體育班者,每校至少置專任運動教練一人;……..體育班師資員額編制,……….在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每班應置專任師資至少三人。
| 1. 體育教師負荷增加,共增加約74 節體育類課程。 2. 教職員工(含約聘僱)身障聘用比例100人以下2位,100-150人以上3位,本校目前有3位,符合法令規定。 | ||
2 | 可增加1名專任教練 | 教練費用由上級撥付
| ||
3 | 1. 增設體育班後,學校總班級數為30班,若將來能達31班,兼職行政之組長課務可再少兩節: 2. 若達33班,幹事可再多一人。 | 依高級中等學校組織設置及員額編制標準第八條,學校職員員額編制如下 一、……… 二、幹事、助理員、管理員、書記,依下列基準設置:(一)幹事:六班以下者,置二人,超過六班部分,每六班增置一人,超過六班之班級數除以六之餘數三班以上者,增置一人。 | ||
4 | 有利培育地方體育人才,協助社區發展 | 方便社區體育專長學生就近入學。 | ||
|
|
| ||
| 缺點 | 備註/因應方案 | ||
1. | 普通教室少三間可供彈性運用 |
| ||
2. | 訓練及對外比賽經費增加 | 1. 比照友校體育班,申請基層訓練站經費 2. 爭取企業贊助 | ||
3. | 學生素質不易管控,管教可能較費心 | 1. 請體育老師擔任導師 2. 邀請熱心的老師擔任導師 3. 與教練密切合作,共同管教 | ||
4 | 具體育專長之學生數較少,招生可能不易 |
|
(4) 設置運動種類:
(一) 由體育科教師討論後以最大共識之項目送校務會議決議後,由體育署於109年11月到校審查,通過後110年2月再送教育部國教署增調科班會議決定是否同意增班。
(二) 棒球項目之設置建議須俟棒球練習場地沒有問題後再行討論決定。
(5) 增加之課程節數概估(三年):
*請對照計畫書中之學習科目、學分數規劃表
科目名稱 | 必修 | 選修 | 小計 | 備註/教師聘任需求 |
國文 | 16 | 4 | 20 | 教師聘任需求:1位 |
英文 | 16 | 8 | 24 | 教師聘任需求:1位 |
數學 | 16 |
| 16 | 教師聘任需求:1位 |
歷史 | 4 |
|
|
|
地理 | 4 | 2 | 6 | 環境科學概論選修2 |
公民與社會 | 4 | 2 | 6 |
|
物理 | 2 | (10) | (10) +2 | 自然類選修共10節 |
化學 | 2 | (10) | (10) +2 | 自然類選修共10節 |
生物 | 2 | (10)+2 | (10)+4 | 自然類選修共10節, 細胞與遺傳2 |
音樂 | 2 |
| 2 |
|
美術 | (2) |
| (2) |
|
藝術生活 | (2) |
| (2) |
|
生命教育 | 2 |
| 2 |
|
生涯規劃 | 2 |
| 2 |
|
家政 |
| 2 | 2 |
|
生活科技 | 2 |
| 2 |
|
資訊科技 | 2 |
| 2 |
|
健康與護理 | 2 |
| 2 |
|
全民國防教育 | 2 |
| 2 |
|
體育 | 6 |
| 6 |
|
體育專業科目 | 50 |
| 50 | 教師聘任需求:3位 |
體育特殊需求領域 | 18 |
| 18 | 教師聘任需求:1位 |
彈性學習 | 6 |
| 6 |
|
團體活動 | 6 |
| 6 |
|
*建議先通過申請計畫,若獲上級同意增班,再行討論師資員額配置在哪一科!
2.分享:哈佛研究:不出國、在教室也能練就孩子國際觀的5秘訣
哈佛教育學院的國際教育學院(Research Schools International)創辦人兼執行總監辛頓(Christina Hinton)在2020年一連串的世界大事中,發布了新的研究,跟老師、父母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國際觀,以及在無法自外的世界中得以悠遊生活與工作的全球力。
辛頓針對圓方國際組織(Round Square Schools)聯盟下、全球150所致力培養全球公民的學校進行研究與調查,找出了5個方法,最能夠幫助孩子擁有 OECD 定義的全球素養,包括知道國際議題、尊重、適應力、對於移民的態度、是否開放包容多樣性、對其他文化有興趣、熱衷關心全球等。
辛頓還發現,除了硬知識,如何解讀事件與同理、與人連結的軟實力,更是通往世界的門票。
1. 討論國際事件
談到國際觀的第一步,是要認識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
不過,如何看待事件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激發他們的興趣,養成關心外在世界與思考的習慣。
其實,只要撥時間讀一下當天的國際新聞,也請同學留意新聞來源,討論彼此的想法,以及是否可信,就很有幫助了。
當然,也可以邀請外部專家,例如國際關係學者、外商或是外籍人士到學校演講,很多大學或是外交機構都會樂意協助。
2. 鼓勵學生擔任義工
無論擔任什麼樣的義工,都可以幫助學生接觸與了解不同的人事物,甚至激發他們的興趣,也更能包容萬象。辛頓建議,當孩子要去當義工時,師長可以先教他們了解所要服務的社群,有哪些特點。
更重要的是,擔任義工的頻率不能太低,因為這樣才能讓孩子學習跟不同社群的成員建立關係,這就像模擬他們未來跟不同國家的人往來。
3. 參加跨文化活動或慶典
即使不出國,也可以透過不同文化的慶典活動認識其他的國家與生活,接觸這些國家的人。例如,在臺灣,聖誕節時就有從歐洲來的聖誕城與各種攤位,平時也有來自各國的新住民、為移工所舉行的宗教慶典。甚至,百貨公司舉辦的其他國家美食節,也是拓展國際觀與體驗的好機會。
4. 學習不同文化的人對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
能夠與外國人相處、合作的關鍵,就是要了解與接受不同文化下,人們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即使課堂上很難有時間進行太多討論,也可以運用臺灣愈來愈頻繁的國際交換生、或是學生的社團、周會與綜合時間的演講活動,讓孩子有機會認識不同的觀點。
另一方面,培育老師學習如何帶領孩子有不同的觀點討論,訓練他們對別人的尊重與同理心。
5. 學習解決衝突
辛頓整理指出,懂得如何解決衝突,跟適應力能力、包容多元現象、跨文化溝通、以及對移民的態度息息相關。老師讓孩子多進行團體合作,就能讓孩子自然地接觸到衝突與練習解決。
另外,像模擬聯合國等社團活動、全班一起閱讀與討論世界名著、練習辯論、在外語課討論國際議題,也都是很好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