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主管會議 / 110-06-08主管會議(線上)

一、為因應行政院6月7日宣布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28日,有關學生成績評量、公物繳交、物品領回、教師聘用.....等規畫,再麻煩各處室及早提出因應措施。

二、教學觀念分享:《為未來而教──葉丙成的 BTS 教育新思維》


   《為未來而教:葉丙成的 BTS 教育新思維》一書詳述葉丙成教授以「了解、引導、觀察、學習」為中心的BTS(By the student)翻轉教學做法。
    書中詮釋BTS 教學的5 個步驟、翻轉起步走5 要件、讓學生「非看影片不可」的4 祕訣、創新教學7 原則、7 個重點輕鬆錄製導讀影片、輕鬆翻轉的13 個步驟、「老仙角」教授的21 個教學信條....等內容。
    並解釋眾多教育工作者對「翻轉」的種種疑惑:如教師如何營造「修課有如線上打怪」的遊戲式學習?為什麼「簡報課」不能用「教」的?如何在一節課內改造同學「不
敢看人」的習慣?為何從「胡搞瞎搞」的過程,反而能讓學生獲得「自信與品味」?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自己出題,為什麼很重要?如何做?同儕相互評分,怎麼開始?可以達到什麼效果?.........等豐富內容,值得參考及研讀。

以下茲條列其內容大綱供參:

 

Part I 價值理念篇

01 你,是為了什麼做這工作?
02 一群對未來沒想像的孩子
03 走出自己路,別被人綁住!
04 如何成為無可取代的老師?


Part II 人才能力篇

05 別逼孩子吃喉糖!
06 女孩,為何難過?
07 能力比知識重要!能力比學歷重要!
08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09 世界第一流人才為何?
10 人生窮得只剩傅立業


Part III 教學創新篇

11 佐藤學對,還是你對?
12 教學創新7 大原則
13 老仙角的21 條祕訣
14 別為創新而創新!
15 案例分享1 修課有如上線打怪
16 案例分享2 台大簡報怎麼教?

Part IV 教學篇

17 For the student! By the student! Of the student!
18 Learn by the student
19 Assign by the student
20 Grade by the student
21 BTS 教學 =了解+引導+觀察+學習

Part V 翻轉篇

22 廣義翻轉 vs. 狹義翻轉
23 BTS 翻轉:準備篇
24 BTS 翻轉:馴化篇
25 BTS 翻轉:實戰篇
26 BTS 翻轉:人文篇
27 BTS 翻轉:迷思篇


Part VI 營造動機篇

28 Teach like a coach!
29 你真的了解你學生嗎?
30 你有贏得學生尊敬嗎!
31 老師!念這個有什麼用?
32 我的學生不一樣,他們根本不想學!
結語 人生最該追求的一張標籤

 

三、 分享:

    「孩子在運動場上的表現再傑出,也不會證明父母有好的細胞;然而,他們在比賽中的態度,卻展現家長教育的成果」。
    任何比賽,參加永遠比勝負重要.....。變成球隊明星球員不能轉化成人生的經驗值,然而學會跟隊友相處/懂得面對比賽輸贏/認真遵守團隊紀律,卻能夠帶給孩子一輩子的能量。
          引自 2015-04-06 01:58:35 聯合報 方祖涵 樂旗隊的女孩

 

四、 分享:遠距教學下的小革命和新挑戰
           當學生消失不見、心理健康惡化,英國如何因應疫情對教育的長期衝擊

 資料來源: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distance-learning-in-uk

◇基層教師開啟小革命:一個任何人都能取得的全國課程資料庫


橡樹國家學院(Oak National Academy)在2020年4月20日正式成立,架構一個平台,分享課程影片,無償供教師使用。因為教師一旦不必花時間製作教學影片和素材,就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關注學生。平台上共同創建出10,000堂涵括4歲到16歲學童的全課程影片、課程表和教材等。隨著時間,影片內容還不斷延展,甚至還推出了針對特殊生附帶手語的課程,

以及課外活動教學,如童軍、園藝、廚藝和辯論課程等等。

橡樹國家學院積極將網站普及率極大化:使用者不需要註冊,登上網站後可以無償下載影片,依照自身課堂需求剪輯修改。還有電信公司提供零費率服務,孩童收看該平台影片的流量可以免收費。
◇「好的教學,才會有好的學習」

   (Good Learning from Good Teaching),教師不能直接把課堂教學的內容原封不動地放到鏡頭前,教師必須把線上教學,當成一場有意思的秀。

    孩子到學校上學,像是在電影院看電影,不好看還是會繼續看完;但遠距教學,是在家看電影,不好看,就直接關掉不看。
◇互動,是讓孩子重回課堂的利器

    什麼課程才能吸引注意力呢?各年級的學童都給了同樣的答案:互動。

    許多學生坦言,每次的直播授課,他們期待的是和同學的互動,感受團體的凝聚,而不是老師的單方向發言。

    即興表演的能力,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關鍵點,特別是對年紀小的學生愈是如此。

     如多位英國低年級教師,紛紛拿出布偶,表演問答秀,舞台背景可以是教師家裡的廚房或花園;使用的輔助工具更是千奇百怪,包括家中衛生紙卷、罐頭和義大利麵條等等。高年級教師則是讓投影片的素材更加豐富多元,有生物課老師甚至到戶外走動式地介紹植物。還有教師拍攝下看學生作品時的表情與評論,實境的回饋,讓學生反應熱烈,且更重視下回繳交的作品。

◇第二,是鼓勵學生參與,參與度和學生注意力成正比。
    英國老師建議,多利用猜謎問答、團體動腦、發表報告和遊戲等方法。一名小學老師不禁驚嘆遊戲的能耐,「學生突然什麼都學會了。」有位成績一向落後的學生,在遠距教學時成績竟突飛猛進,功臣就是遊戲軟體。

    另外,在學生遵守規定的前提下,開放聊天室,也能凝聚團體、鼓勵發言。

◇三、追蹤個人進度。遠距教學群體上課時,很容易讓學生覺得被忽視,缺課頻率更高。英國教師強烈建議,教師定期以一對一、或是分組的小團體的方式,緊盯學生的學習進度。讓學生了解,遠距教學是玩真的,是正式教育。

 

◇四、充分利用免費網路資源。過去一年因應網路課程而生出了許多輔助軟體,都可增加教學的豐富度與互動。

    例如一款Chrome應用程式Mote讓教師在Google Classroom和Google Docs上錄製音檔,回饋學生作業。還有無數免費讓教師快速地建立問答遊戲的軟體,像scrumblr是虛擬白板,滿足教師在線上寫白板的習慣。甚至有國中數學教師利用傢飾店Ikea上的免費廚房設計介面,讓學生學習測量和成本估算。

     在遠距教學的長期抗戰中,教師都深知,遠距教學不是要趕上課程,更重要的是防止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於上課且積極參與。
◇政府發載具、民間推教育節目,雙軌填補資源落差
       

在2020年底,英國疫情再度大爆發,各級學校再度停課。這次英國教育界有了經驗,更有準備。過去一年英國政府共配發了92萬網路上課的載具,連同民間組織和企業的捐贈,眾多學生受惠。根據新創教育公益組織「Teach First」的調查,2021年1月沒有電腦上課的學生比例,從16%降到6%;在軟硬體資源較充足後,師生普遍在直播上課和錄製影片上很快能上手。學校也終於鬆綁網路安全使用的準則,鼓勵學生打開鏡頭,讓師生更能面對面互動。線上可用資源,如橡樹國家學院和BBC Bitesize的課程節目,也都創下使用的最高峰。

BBC Bitesize在2020年4月就推出BBC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教育節目,每天推出6個20分鐘長度的教學節目,囊括英國中小學的核心課程。主持人利用豐富的肢體語言,音樂和律動,精彩豐富的圖表,一年來吸引全英國70%的學童都加入收看。

民間的線上資源更是百花齊放。當時一位健身教練喬・威克斯(Joe Wicks)推出了「PE with Joe」直播體育課,最高峰時,約有100萬名父母帶著孩子上午9點一起上體育課,威克斯的YouTube頻道觀眾,一年內最高達1,500萬。還有Amazon旗下有聲書網站Audible Stories免費開放全資料庫閱讀,遞補了疫情間關門的實體書店和圖書館的功能。

疫情下,孩子無法走向世界,英國的博物館、美術館和動物園等合力努力地把世界帶到孩子眼前,推出許多直播或互動教學影片。英國最享譽國際的眾多音樂劇和莎士比亞劇場也都開放多部經典名劇直播。這些民間盛開的課外資源,都成了遠距教學中驚喜的禮物。

 

 

世紀之疫對這一代學生的衝擊,不只在能力、更在心理健康

2021年1月,英國的遠距教學走入成熟期。但也是這時,各界開始檢視遠距教學的後遺症。

一是學生的學習行為改變。一份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經過長時間遠距教學訓練後,大學生普遍認為自主學習和數位科技能力都有增長,最沒有成長的是團體互動。

去年(2020)就讀倫敦政經學院碩士班的凱瑟琳(Katherine Harniess),有一年的研究所課程都是遠距教學,她笑說至今教授和同學都還只是網友,碩士班最重視的人脈建立,目前達成度是零。在團體互動上,她的確更加消極且被動。如在視訊討論團體作業時,為了盡快達到共識,她會放棄表達,任由強勢的同學主導。

二是英國社會討論最盛的問題──青少年與兒童的心理健康。前線的醫師提出警告,往年因心理疾病掛急診的16歲以下孩童,一週約1~2件,但疫情期間,暴增為每日至少1例;最年輕的自殘者,才8歲。這週才公布的最新調查顯示,疫情一年後,高達84%心理治療機構都見到年輕病患大排長龍等待就醫,比半年前還成長50%。

遠距教學讓孩子掛在網路上的時間更長,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時間幾乎歸零。英國家長指出,遠距教學讓孩童的網路成癮和網路霸凌情況更為嚴重,同時還失去了同儕支持和學校的庇護,讓孩子時常感到孤單無助。根據調查,76%的家長和照顧者都注意到孩童感到孤單的情況。

英國政府統計,300萬英國學生曾接受學校的心理輔導服務,NHS研究指出,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從2017年的九分之一,增加為今年達六分之一。事態危急讓英國政府在今年3月宣布投入7,900萬英鎊(約新台幣31.6億元),積極修復青少年和孩童的心理健康問題。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