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地理科 / 文章:由老地名談關西地區的地理特徵(作者賴來甲)

由老地名談關西地區的地理特徵  賴來甲

前言

我們要認識一個地方的地理概況,可以先從它的地名特徵來下手。地名學專家洪敏麟說:今日使用的地名,是在長久的歲月裡,先後來到這個地區定居的「人」與「地」結合而創造的。由於來居的人,各有它的文化背景,諸如語言、命名技巧與傳統、觀察力與願望上之差異,其命名當然各有不同。台灣地區地名的特殊性,可以從以下二因素來解釋:

一、地形的特殊性:

台灣的地形,與移民來源的福建、廣東二省的古老結晶地塊迥異。屬於第三紀造山運動之「新褶曲山地」地形。

二、語言的複雜性:

台灣地區民族複雜,諸如:山地原住民、平埔族、漢人(閩、客、),加上歷經西、荷、明鄭、清、日、民國的改朝換代,每一民族、每一時代,都在此留下他們所取的地名。

援用以上兩項觀點來檢視關西地區的老地名,可以發現:關西地區以山川、水文等地形特徵來命名地名相當之多,而且它們的命名語言、習慣,大多與客家族群有所關聯。

 

一、以地形特徵命名的老地名

關西地區的地形,大致由四大部份組成:

()台三線(牛欄河、新城溪河谷一線)以東的山地與丘陵:

地勢最高,起伏最大,受侵蝕切割劇烈。

()鳳山溪以北的台地:

稱為銅鑼圈台地,屬於桃園台地的一部份,台地面上大致平緩,但南坡邊緣臨鳳山溪出現陡崖,且崖端受劇烈的侵蝕切割,溝谷密布,並在茅子埔、石岡子、水汴頭一帶的崖下山溝谷口堆積土石,形成形似小沖積扇但坡度較陡之土石流堆(或稱「沖積錐」)

()鳳山溪以南的丘陵:

地質構造和溪北的台地相同;但所受的侵蝕切割更為劇烈,以至於無法保留原來的平坦面,形成起伏較大的丘陵。地形區歸屬於「飛鳳山丘陵」的西北側部份。

()鳳山溪主支流河谷:

某些地方出現較為低平的河谷平原、河階等地形,其中面積最大的位在支流牛欄河、新城溪與馬武督溪會合之處。

這樣千變萬化的地形景觀,再遇上對於丘陵地形再也熟悉不過的客家族群,所綻放出的火花,創造出關西地區多采多姿的老地名。

 

關西地區依地形特徵來命名的老地名多得不勝枚舉,茲分類如下:

()與河谷地形相關的地名,諸如坑、窩、壢、溝、河、湖、潭、窟等。

坑:意指水量不豐的短山谷。因關西地區的丘陵、山地普遍受大、小河谷侵蝕切割,所以出現「坑」的地名相當多,諸如:石牛坑、大竹坑、灶坑、燥坑、車路坑、焿寮坑、深坑子、高橋坑、水坑、大旱坑、大東坑、小東坑、小北坑、上橫坑、下橫坑等。

窩:是指三面環山一面開口的坑谷地形,依筆者實察的理解,「窩」的水系流域範圍通常較「坑」小,且常常是「坑」的小支流。關西地區出現的有:樟腦寮窩、而完窩、雞鬥窩、六曲窩(或稱六畜窩)、阿化窩、樹橋窩、水井窩、糞箕窩、樟樹窩、十四股窩、流民窩、大窩、范屋窩、戲棚窩、風車窩、樹山窩、房窩、牛角窩等。

      壢:意指低地,其間通常也有小河谷。如:深壢、柯子壢。

      溝、河:也是指河谷。如:栱子溝、番寮溝(新富里境內)、牛欄河。

      湖:客語的「湖」為「低地」、「盆地」之意。出現在關西的有:湳湖、九芎湖、湖肚。

      潭、窟:因河流小地形而命名。如:暗潭、水燈潭、圓潭、蛙子窟。

          各溪谷依水源豐缺的程度還可加以區別,水源豐沛的取名如水坑、湳湖;水源短缺者取名如大旱坑、燥坑。

 

()與河階地形相關的地名:如崁、坪。

崁:意指「崖」,在關西通常是指「河階崖」。如:崁下、南門崁下。

      坪:意指「地勢略高的平地」,如河階面。在關西出現的地名有:高坪、坪林。

 

()與山、丘相關的地名:

地勢較高的通常取名為「山」。如:鳥嘴山、獅頭山、老虎山、擋耙山、壽桃山、石牛山、帽盒山、飛鳳山。

表面較平的高地取名為「頂」,如:大庭頂、面埔頂。

高度不甚高者取名為「岡」、或「墩」,如石岡子、店子崗、上三屯(墩)、下三屯(墩)。例如東安里老地名就叫三墩(或三屯),就是因為當地有三座土石墩,其中一座在迎風館旁的鳴鳳公園。

 

()其他與河流相關的地形,如「牛鬥口」、「石門」,都是因兩山夾峙形成狹窄的溪谷,因而得名。此外,若因地勢巨石嶙峋,坎坷難行,還會取名如「石浪亢」(位於東光里)這樣饒富生趣的地名。

 

二、以當地的天然動植物命名的老地名

如赤柯山、柯子壢、柯子崎、拱子溝、象棋崙、黃草崗、茅子埔、九芎湖、蛙子窟等。

 

三、以地方產業命名的老地名

    關西地區往昔較重要的地方產業有焗腦、採煤及各種農業等。

()樟腦:四寮、五寮、七寮、八寮、十寮、四份子、三十八份、樟腦寮坑、樟樹窩

()煤礦及其他礦產:炭礦、瑞福、德光、白石下、白泥窟

()農作物:苧子園、茶園崗、黃梨園、牛眼樹下、李樹下、柑子樹下

()燒焿:焿寮坑、老焿寮

()製糖:糖寮、蔗廍

()其他產業:瓦窯下(燒瓦)、雞鬥窩(養雞)、鴨嬤寮(養鴨)、豬灶下(殺豬)、牛攔河

 

四、以人為設施命名的老地名

()農業及水利設施:十甲田、十六張、大坡塘、富浪坡、白泥坡、深坡、杜三陂、雙口塘、水磜子、水井窩、水倉、圳頭、旱圳下、水汴頭、水尾子

()防衛設施:北門口、南門崁下、中城、新城

()交通設施:車路坑、渡船頭

()聚落:老街、新街、彭屋、宋屋

()其他設施:伯公下、廟坪

 

五、與相對位置有關的老地名

上南片、下南片、東坑、西坑、上三屯、下三屯、河背、石店尾、坑尾、莊(庄)尾等。

 

六、與泰雅族有關的地名

馬武督、阿化窩、而完窩、六畜窩、西浪。

 

結語

客家人的原鄉粵東、閩西,當地的地貌和台灣的竹、苗一帶相當類似,都是以低山丘陵為主,其間夾雜零星河谷平地。所以當客家到了此地開墾,比起其他競爭對手如閩南族群更具備適應能力,也更能善用當地的溝谷水源來從事農墾灌溉。客家族群對於丘陵、河谷地形的瞭解與觀察敏銳度,讓他們在地名的命名上,比其他族群更富想像力與創造力。這就是為什麼關西地區的老地名如此豐富多彩的主要原因。

    此外,關西地區自古來來,居民主要的維生活動也幾經更迭。從早期的水稻農業、焗腦、燒焿、製糖、採煤等等,型態非常多元,因此留下那些產業才會出現的特殊地名。

    馬武督一帶所居住的泰雅族原住民,雖然人數並不多,他們也對關西地區老地名,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元素。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